劇場(劇院)-建筑防火與消防設施要求!
發(fā)布時間:2019-10-31
石崢嶸:劇場(劇院)有其特定的功能需求,其建筑防火要求及消防設施的設置,應滿足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、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以及相應的系統(tǒng)類技術規(guī)范標準的要求。
本文共九章節(jié),文末附爭議探討!
第一章 基本原則及概念
一、劇場是設有觀眾廳、舞臺、技術用房和演員、觀眾用房等的觀演建筑。(2.0.1)
二、劇場建筑的規(guī)模應按觀眾座席數(shù)量進行劃分,并應符合表1.0.5的規(guī)定。(1.0.5) 三、劇場的建筑等級根據(jù)觀演技術要求可分為特等、甲等、乙等三個等級。特等劇場的技術指標要求不應低于甲等劇場。(1.0.6) 注1:特等劇場是指代表國家的一些文娛建筑,如國家劇院,國家文化中心等,一般可不受本規(guī)范限制,其質量標準可根據(jù)具體要求而定,但不應低于甲等劇場。 注2:甲等劇場主要指代表省、直轄市的一些文娛建筑; 注3:乙等劇場主要指代表市、縣的一些文娛建筑。 四、劇場(劇院)屬于公共建筑,其建筑防火要求及消防設施的設置,應滿足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、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以及相應的系統(tǒng)類技術規(guī)范標準的要求。 五、劇場(劇院)屬于公共娛樂場所、人員密集場所(3.1、3.2、3.3)。參見:人員密集場所?公眾聚集場所?公共娛樂場所?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! 六、設計使用人數(shù)或座位數(shù)超過1500人(座)的影劇院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室內場所屬于重要公共建筑。(B.0.1) 七、三級及以上的液化石油氣儲存站、儲配站和灌裝站應設置在城鎮(zhèn)的邊緣或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,并應遠離居住區(qū)、學校、影劇院、體育館等人員集聚的場所。(5.1.2) 八、輸送液態(tài)液化石油氣管道的選線,不得穿過大型公共場所。(4.1.1) 注:大型公共場所是指機場、火車站、碼頭、學校、影劇院、體育館和大型商場等人員聚集的場所。 九、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和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相沖突的條文,以相對較嚴者為準! 第二章 建筑層數(shù)、防火分隔措施、防火分區(qū)要求 一、劇場總平面道路設計應滿足消防車及貨運車的通行要求,其凈寬不應小于4.00m,穿越建筑物時凈高不應小于4.00m。(3.2.3) 二、對于綜合建筑內設置的劇場,宜設置通往室外的單獨出入口,應設置人員集散空間,并應設置相應的標識。(3.2.6) 三、當劇場建筑與其他建筑合建或毗連時,應形成獨立的防火分區(qū),并應采用防火墻隔開,且防火墻不得開窗洞;當設門時,應采用甲級防火門。防火分區(qū)上下樓板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.5h。(8.1.14) 四、劇場的防火分區(qū)面積和建筑層數(shù),依據(jù)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5.3章確定,一、二級耐火等級的劇場的觀眾廳,按照國家相關規(guī)定和程序進行充分論證后,防火分區(qū)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適當增加。(5.3.1) 體育館、劇場的觀眾廳等由于使用需要,往往要求較大面積和較高的空間,建筑也多以單層或2層為主,防火分區(qū)的建筑面積可適當增加。但這涉及建筑的綜合防火設計問題,設計不能單純考慮防火分區(qū)。因此,為確保這類建筑的防火安全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,當此類建筑內防火分區(qū)的建筑面積為滿足功能要求而需要擴大時,要采取相關防火措施,按照國家相關規(guī)定和程序進行充分論證。 五、劇場與其他建筑合建時,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8.2.10) 1、設置在一、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,觀眾廳宜設在首層,也可設在第二、三層;確需布置在四層及以上樓層時,一個廳、室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,且每個觀眾廳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400m2;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,不應布置在三層及以上樓層。 2、應設獨立的樓梯和安全出口通向室外地坪面。 六、劇場、電影院、禮堂宜設置在獨立的建筑內;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,不應超過2層;確需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,至少應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,并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5.4.7) 1、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.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區(qū)域分隔。 2、設置在一、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,觀眾廳宜布置在首層、二層或三層;確需布置在四層及以上樓層時,一個廳、室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,且每個觀眾廳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400m2。 3、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,不應布置在三層及以上樓層。 4、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,宜設置在地下一層,不應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以下樓層。 5、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,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(tǒng)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等自動滅火系統(tǒng)。 注:以上第三、五條引自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,第六條引自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,實際應用中,以較高要求者為準。 七、劇場應設消防控制室,并應有對外的單獨出入口,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m2。大型、特大型劇場應設舞臺區(qū)專用消防控制間,專用消防控制間宜靠近舞臺,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m2。(8.1.8) 八、大型、特大型劇場舞臺臺口應設防火幕。(8.1.1) 九、中型劇場的特等、甲等劇場及高層民用建筑中超過800個座位的劇場舞臺臺口宜設防火幕。(8.1.2) 十、防火幕開關應設置在上場口一側舞臺臺口內墻上。(8.1.3) 十一、防火幕是一種有效的防火間隔手段,當上述位置未設置防火幕時,也可設防火水幕帶作為防火間隔,但應保證充足的消防水源。 十二、舞臺區(qū)通向舞臺區(qū)外各處的洞口均應設甲級防火門或設置防火分隔水幕,運景洞口應采用特級防火卷簾或防火幕。(8.1.4) 十三、舞臺與后臺的隔墻及舞臺下部臺倉的周圍墻體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.5h。(8.1.5) 十四、當高、低壓配電室與主舞臺、側舞臺、后舞臺相連時,必須設置面積不小于6m2的前室,高、低壓配電室應設甲級防火門。(8.1.7) 十五、舞臺內嚴禁設置燃氣設備。當后臺使用燃氣設備時,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.0h的隔墻和甲級防火門分隔,且不應靠近服裝室、道具間。(8.1.13) 十六、劇場等建筑的舞臺與觀眾廳之間的隔墻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.00h的防火隔墻。(6.2.1) 舞臺上部與觀眾廳悶頂之間的隔墻可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.50h的防火隔墻,隔墻上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。 舞臺下部的燈光操作室和可燃物儲藏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.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。 十七、民用建筑內的附屬庫房,劇場后臺的輔助用房,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.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,墻上的門、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、窗,確有困難時,可采用防火卷簾,但應符合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第6.5.3條的規(guī)定。(6.2.3) 第三章 安全疏散 一、觀眾廳內走道的布局應與觀眾席片區(qū)容量相適應,并應與安全出口聯(lián)系順暢,寬度應滿足安全疏散的要求。(5.3.1) 二、觀眾廳出口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8.2.1) 1、出口應均勻布置,主要出口不宜靠近舞臺。 2、樓座與池座應分別布置安全出口,且樓座宜至少有兩個獨立的安全出口,面積不超過200m2且不超過50座時,可設一個安全出口。樓座不應穿越池座疏散。 三、劇場、電影院、禮堂和體育館的觀眾廳或多功能廳,其疏散門的數(shù)量應經(jīng)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,并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5.5.16) 對于劇場、電影院、禮堂的觀眾廳或多功能廳,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(shù)不應超過250人;當容納人數(shù)超過2000人時,其超過2000人的部分,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(shù)不應超過400人。 四、獨立建造的劇場、電影院、禮堂、體育館等場所的疏散走道、疏散樓梯、疏散門、安全出口的各自總凈寬度,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5.5.20) 1、觀眾廳內疏散走道的凈寬度應按每100人不小于0.60m計算,且不應小于1.00m;邊走道的凈寬度不宜小于0.80m。布置疏散走道時,橫走道之間的座位排數(shù)不宜超過20排;縱走道之間的座位數(shù):劇場、電影院、禮堂等,每排不宜超過22個;體育館,每排不宜超過26個;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.90m時,可增加1.0倍,但不得超過50個;僅一側有縱走道時,座位數(shù)應減少一半; 2、劇場、電影院、禮堂等場所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門、外門、樓梯和走道的各自總凈寬度,應根據(jù)疏散人數(shù)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不小于表5.5.20-1的規(guī)定計算確定; 3、有等場需要的入場門不應作為觀眾廳的疏散門。 注1:以上為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要求,具體設計應同時滿足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要求; 注2: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5.2、5.3等對座席、走道等有更為詳細和嚴格的要求。 五、附設在其他建筑內的劇場、電影院、禮堂、體育館等場所,其疏散樓梯和走道的凈寬度指標應執(zhí)行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第5.5.21條的規(guī)定。 注:本條要求,源自規(guī)范圖示5.5.20,實際應用中,對于附設在其他建筑內的劇場、電影院、禮堂、體育館等場所,應對比5.5.20和5.5.21,以較高要求為準。 六、獨立建造的劇場、電影院、禮堂、體育館,多層建筑可以采用敞開樓梯間,但當這些場所與其他功能空間組合在同一座建筑內時,則其疏散樓梯的設置形式應按其中要求最高者確定,或按該建筑的主要功能確定。比如,劇場(劇院)設置在多層商店建筑內,則需要按多層商店建筑的要求設置封閉樓梯間。(5.5.13) 七、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、觀眾廳的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,其凈寬度不應小于1.40m,且緊靠門口內外各1.40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。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3.00m,并應直接通向寬敞地帶。(5.5.19) 注1:本條中“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”主要指營業(yè)廳、觀眾廳,禮堂、電影院、劇院和體育場館的觀眾廳,公共娛樂場所中出入大廳、舞廳,候機(車、船)廳及醫(yī)院的門診大廳等面積較大、同一時間聚集人數(shù)較多的場所。本條規(guī)定的疏散門為進出上述這些場所的門,包括直接對外的安全出口或通向樓梯間的門。 注2:本條規(guī)定的緊靠門口內外各1.40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,主要指正對門的內外1.40m范圍,門兩側1.40m范圍內盡量不要設置臺階,對于劇場、電影院等的觀眾廳,盡量采用坡道。 注3:對于那些主要出入口臨街的劇場、電影院和體育館等公共建筑,其主體建筑應后退紅線一定的距離,以保證有較大的疏散緩沖及消防救援場地。 八、在確定劇院觀眾廳安全出口或疏散門的寬度時,要認真考慮通過人流股數(shù)的多少,如單股人流的寬度為0.55m,2股人流的寬度為1.1m,3股人流的寬度為1.65m,以更好地發(fā)揮安全出口或疏散門的疏散功能。(5.5.20) 九、觀眾廳的出口門、疏散外門及后臺疏散門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8.2.2) 1、應設雙扇門,凈寬不應小于1.40m,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。 2、靠門處不應設門檻和踏步,踏步應設置在距門1.40m以外。 3、不應采用推拉門、卷簾門、吊門、轉門、折疊門、鐵柵門。 4、應采用自動門閂,門洞上方應設疏散指示標志。 十、觀眾廳外的疏散通道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8.2.4) 1、室內部分的坡度不應大于1:8,室外部分的坡度不應大于1:10,并應采取防滑措施,室內坡道的裝飾材料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,為殘疾人設置的通道坡度不應大于1:12。 2、地面以上2.00m內不得有任何突出物,并不得設置落地鏡子及裝飾性假門。 3、當疏散通道穿過前廳及休息廳時,設置在前廳、休息廳的商品零售部及衣物寄存處不得影響疏散的暢通。 4、疏散通道的隔墻耐火極限不應小于1.00h。 5、對于疏散通道內裝修材料燃燒性能,頂棚不低于A級,墻面和地面不低于B1級,并不得在燃燒時產生有毒氣體。 6、疏散通道宜有自然通風及采光,當沒有自然通風及采光時,應設人工照明,疏散通道長度超過20m時,應采用機械通風排煙。 十一、疏散樓梯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8.2.5) 1、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.28m,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.16m。連續(xù)踏步不宜超過18級;當超過18級時,應加設中間休息平臺,且平臺寬度不應小于梯段寬度,并不應小于1.20m。 2、不宜采用螺旋樓梯。當采用扇形梯段時,離踏步窄端扶手水平距離0.25m處的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.22m,離踏步寬端扶手水平距離0.25m處的踏步寬度不應大于0.50m。休息平臺窄端不應小于1.20m。 3、樓梯應設置堅固、連續(xù)的扶手,且高度不應低于0.90m。 十二、后臺應設置不少于兩個直接通向室外的出口。(8.2.6) 十三、舞臺區(qū)宜設有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通道,當有困難時,可通過后臺的疏散通道進行疏散,且疏散通道的出口不應少于2個。舞臺區(qū)出口到室外出口的距離,當未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和自動火災報警系統(tǒng)時,不應大于30m,當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和自動火災報警系統(tǒng)時,安全疏散距離可增加25%。開向該疏散通道的門應采用能自行關閉的乙級防火門。(8.2.7) 十四、樂池和臺倉的出口均不應少于兩個。(8.2.8) 十五、舞臺天橋、柵頂?shù)拇怪苯煌ê臀枧_至面光橋、耳光室的垂直交通,應采用金屬梯或鋼筋混凝土梯,坡度不應大于60°,寬度不應小于0.60m,并應設堅固、連續(xù)的扶手。(8.2.9) 十六、室外疏散及集散廣場不得兼作停車場。(8.2.12) 十七、安全疏散設計中,如有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、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或其他規(guī)范標準沖突,應酌情處置,宜以較高要求為準。 第四章 消防設施 涉及劇場(劇院)場所的消防設施要求,應依據(jù)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、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確定,具體設置要求,應符合現(xiàn)行技術規(guī)范及產品標準。 一、室內消火栓系統(tǒng): 劇場(劇院)建筑的室內消火栓系統(tǒng),依公共建筑的相關規(guī)定執(zhí)行,其中: 1、特等、甲等劇場,超過800個座位的其他等級的劇場和電影院等以及超過1200個座位的禮堂、體育館等單、多層建筑,應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(tǒng)。(8.2.1) 2、建筑高度大于15m或體積大于10000m3的辦公建筑、教學建筑和其他單、多層民用建筑。(8.2.1) 3、機械化舞臺臺倉部位,應設置消火栓。特大型劇場的觀眾廳吊頂內面光橋處,宜增設有消防卷盤的消火栓。(8.3.2) 4、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、建筑面積大于 200m2的商業(yè)服務網(wǎng)點內應設置消防軟管卷盤或輕便消防水龍。(8.2.4) 二、自動滅火系統(tǒng): 劇場(劇院)建筑的自動滅火系統(tǒng),依公共建筑的相關規(guī)定執(zhí)行,其中: 1、下列單、多層民用建筑或場所應設置自動滅火系統(tǒng),并宜采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:特等、甲等劇場,超過1500個座位的其他等級的劇場,超過2000個座位的會堂或禮堂,超過3000個座位的體育館,超過5000人的體育場的室內人員休息室與器材間等;(8.3.4) 2、劇院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,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(tǒng)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等自動滅火系統(tǒng)。(5.4.7) 3、特大型劇場觀眾廳的悶頂內以及凈空高度不超過12m的觀眾廳、屋頂采用金屬構件的舞臺上部、化妝室、道具室、儲藏室和貴賓室,應設置閉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。(8.3.3) 4、特等和甲等劇場、特大型劇場舞臺柵頂下,應設雨淋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。(8.3.4) 5、中型及以上規(guī)模的乙等劇場舞臺柵頂下宜設雨淋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。(8.3.5) 6、劇場內水幕系統(tǒng)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8.3.6) 6.1 按本規(guī)范第8.1.1條的規(guī)定設置防火幕的上部,應設防護冷卻水幕系統(tǒng)。 6.2 按本規(guī)范第8.1.2條的規(guī)定設置防火幕的部位,宜設防護冷卻水幕系統(tǒng)。 6.3 按本規(guī)范第8.1.1條、第8.1.4條規(guī)定應設置防火幕和甲級防火門確有困難時,應設置防火分隔水幕;當運景洞口設置特級防火卷簾或防火幕有困難時,宜設防火分隔水幕。 7、雨淋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和水幕系統(tǒng)應同時具備下列三種啟動供水泵和開啟雨淋閥的控制方式:(8.3.8) 7.1 自動控制。 7.2 消防控制室盤手動遠控。 7.3 水泵房現(xiàn)場應急操作、雨淋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的雨淋閥和水幕系統(tǒng)的快開閥門,應位置明確、便于操作,并應設有明顯的標志和保護裝置。 8、根據(jù)規(guī)范要求需要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的建筑,難以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的展覽廳、觀眾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和丙類生產車間、庫房等高大空間場所,應設置其他自動滅火系統(tǒng),并宜采用固定消防炮等滅火系統(tǒng)。(8.3.5) 三、火災自動報警系統(tǒng): 劇場(劇院)建筑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(tǒng),依公共建筑的相關規(guī)定執(zhí)行,其中: 1、特等、甲等劇場,座位數(shù)超過1500個的其他等級的劇場或電影院,座位數(shù)超過2000個的會堂或禮堂,座位數(shù)超過3000個的體育館,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(tǒng)。(8.4.1) 2、劇院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,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(tǒng)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等自動滅火系統(tǒng)。(5.4.7) 3、特等、甲等劇場,座位數(shù)超過1500座的一等劇場的下列部位應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(tǒng):(8.5.1) 3.1、觀眾廳、觀眾廳悶頂內、舞臺。 3.2、服裝室、布景庫、燈光控制室、調光柜室、音響控制室、功放室。 3.3、發(fā)電機房、空調機房。 3.4、前廳、休息廳、化妝室。 3.5、柵頂、臺倉、疏散通道及劇場中設置雨淋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和機械排煙的部位。 四、電氣火災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: 劇場(劇院)建筑的電氣火災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,依公共建筑的相關規(guī)定執(zhí)行,其中:座位數(shù)超過1500個的電影院、劇場,座位數(shù)超過3000個的體育館,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3000m2的商店和展覽建筑,?。ㄊ校┘壖耙陨系膹V播電視、電信和財貿金融建筑,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 25L/s 的其他公共建筑,非消防用電負荷宜設置電氣火災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;(10.2.7) 五、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(tǒng): 劇場(劇院)建筑的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(tǒng),依公共建筑的相關規(guī)定執(zhí)行,其中: 1、觀眾廳、展覽廳、多功能廳和建筑面積大于200m2的營業(yè)廳、餐廳、演播室等人員密集的場所,應設置疏散照明;(10.3.1) 2、座位數(shù)超過1500個的電影院、劇場,座位數(shù)超過3000個的體育館、會堂或禮堂,應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徑的地面上增設能保持視覺連續(xù)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。(10.3.6) 3、觀眾廳應設置地面自發(fā)光疏散引導標志。(8.2.3) 4、劇場宜設臺倉,臺倉通往舞臺和后臺的門、樓梯應順暢,并均不得少于2個,應設明顯的疏散標志和照明。(6.1.11) 5、劇場的觀眾廳、臺倉、排練廳、疏散樓梯間、防煙樓梯間及前室、疏散通道、消防電梯間及前室、合用前室等,應設應急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,并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10.3.13) 除應設置疏散走道照明外,還應在各安全出口處和疏散走道,分別設置安全出口標志和疏散走道指示標志。 6、消防控制室、變配電室、發(fā)電機室、消防泵房、消防風機房等,應設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的應急備用照明。特等、甲等劇場的燈控室、調光柜室、聲控室、功放室、舞臺機械控制室、舞臺機械電氣柜室、空調機房、冷凍機房、鍋爐房等,應設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的50%的應急備用照明。用于觀眾疏散的應急照明,其照度不應低于5lx。(10.3.14) 注:疏散走道、疏散樓梯間等的應急照明照度,應同時滿足《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(tǒng)技術標準》等要求,以較高要求者為準,比如,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樓梯間及前室等,其照度不應低于10lx,等等。 六、防排煙系統(tǒng): 劇場(劇院)建筑的防排煙系統(tǒng),依公共建筑的相關規(guī)定執(zhí)行,其中: 1、面積大于100㎡的地上觀眾廳和面積大于50㎡的地下觀眾廳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。(6.1.9) 注:地上建筑內的無窗房間,當一個房間建筑面積大于50m2,且經(jīng)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時,應設置排煙設施。(8.5.4) 2、主舞臺上部的屋頂或側墻上應設置排煙設施。(8.4.1) 3、當舞臺臺塔高度小于12m時,可采用自然排煙措施,且排煙窗的凈面積不應小于主舞臺地面面積的5%。排煙窗應避免因銹蝕或冰凍而無法開啟。在設置自動開啟裝置的同時,應設置手動開啟裝置。當舞臺臺塔高度等于或大于12m時,應設機械排煙裝置。(8.4.2) 4、機械化舞臺的臺倉應設排煙系統(tǒng)。(8.4.3) 5、觀眾廳悶頂或側墻上部應設排煙系統(tǒng)。(8.4.4) 6、觀眾廳外的疏散通道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疏散通道宜有自然通風及采光,當沒有自然通風及采光時,應設人工照明,疏散通道長度超過20m時,應采用機械通風排煙。(8.2.4) 七、滅火器: 劇院(劇場)場所應設置滅火器(8.1.10),其中: 體育場(館)、電影院、劇院、會堂、禮堂的舞臺及后臺部位應按嚴重危險級配置滅火器,體育場(館)、電影院、劇院、會堂、禮堂的觀眾廳應按中危險級及以上等級配置滅火器(附錄 D) 八、其他: 1、劇場的通風與空氣調節(jié)系統(tǒng)的安全措施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8.1.17) 1.1 穿越防火分區(qū)的通風管道應在防火墻處管道上設置防火閥。 1.2 風管、消聲器及其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。 2、座位數(shù)超過1500個的電影院、劇場,座位數(shù)超過3000個的體育館,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3000m2的商店和展覽建筑,省(市)級及以上的廣播電視、電信和財貿金融建筑,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25L/s的其他公共建筑,消防用電應按二級負荷供電。(10.1.2) 3、劇場用電的負荷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(10.3.1) 3.1 特等、甲等劇場的舞臺照明、貴賓室、演員化妝室、舞臺機械設備、電聲設備(調音控制系統(tǒng))、電視轉播用電等,應為一級負荷;其中特等、甲等劇場的調光用計算機系統(tǒng)用電應為一級負荷中的特別重要負荷。 3.2 特等、甲等劇場觀眾廳照明、空調機房電力和照明、鍋爐房電力和照明用電等,應為二級負荷。 3.3 不屬于一、二級用電設備負荷應為三級負荷。 4、特等、甲等劇場配電線路應采用阻燃低煙無鹵交聯(lián)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、電線或無煙無鹵電力電纜、電線;乙等劇場宜采用阻燃低煙無鹵交聯(lián)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、電線或無煙無鹵電力電纜、電線。(10.3.26) 5、消火栓、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不能滿足應用條件的情況,可采用其他滅火系統(tǒng)代替,比如超高場所采用水炮系統(tǒng)、不宜用水場所采用氣體滅火系統(tǒng)等。 第五章 內部裝修 一、觀眾廳縱走道鋪設的地面材料燃燒性能等級不應低于B1級材料,且應固定牢固,并應做防滑處理。坡度大于1:8時應做成高度不大于0.20m的臺階。(5.3.5) 二、舞臺內的天橋、渡橋碼頭、平臺板、柵頂應采用不燃燒材料,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.5h。(8.1.6) 三、觀眾廳吊頂內的吸聲、隔熱、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。(8.1.9) 四、觀眾廳和樂池的頂棚、墻面、地面等裝修材料宜為不燃材料,當采用難燃性裝修材料時,應設置相應的消防設施,并應符合本規(guī)范第8.4.1條和第8.4.2條的規(guī)定。(8.1.10) 五、劇場檢修馬道應采用不燃材料。(8.1.11) 六、觀眾廳及舞臺內的燈光控制室、面光橋及耳光室的各界面構造均應采用不燃材料。(8.1.12) 七、舞臺臺板采用的材料燃燒性能不得低于B1級。(8.1.15) 八、舞臺幕布應做阻燃處理,材料燃燒性能不得低于B1級。(8.1.16) 九、疏散口的帷幕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。(8.2.11) 十、觀眾廳外的疏散通道,其室內坡道的裝飾材料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。(8.2.4) 十一、觀眾廳外的疏散通道內裝修材料燃燒性能,頂棚不低于A級,墻面和地面不低于B1級,并不得在燃燒時產生有毒氣體。(8.2.4) 十二、劇場(劇院)內部各部位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,不應低于《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規(guī)定。 十三、更多要求參照《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和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等相關規(guī)范執(zhí)行。 第六章 涉及人防工程的劇場(劇院)場所 設置在人防工程中的劇場(劇院)場所,依據(jù)《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的相關要求執(zhí)行。 第七章 補充說明 本文所述的本規(guī)范,為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。 本文末涉及的相關要求,依據(jù)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有關公共建筑的要求,以及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等相關規(guī)范的要求執(zhí)行。 第八章 申明 本文所述,均為與劇場(劇院)場所特定功能相關的技術標準及規(guī)范要求,實際應用中,各項具體要求,應結合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有關公共建筑的要求,以及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等相關規(guī)范的要求執(zhí)行。 第九章 規(guī)范爭議及探討 當劇場(劇院)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,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要求應形成獨立的防火分區(qū),而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僅要求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.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區(qū)域分隔。怎樣協(xié)調兩者的關系? 以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為準:當劇場建筑與其他建筑合建或毗連時,應形成獨立的防火分區(qū),并應采用防火墻隔開,且防火墻不得開窗洞;當設門時,應采用甲級防火門。防火分區(qū)上下樓板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.5h。 與此類似,《劇場建筑設計規(guī)范》和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矛盾的其他問題,以較高要求為準。